欢迎您访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——四川省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

站点地图 | 四川省教育厅
招生热线:0838-8204396
成教招生热线:0838-8203388
您当前位置 : 首页 > 科研课改 > 课程改革

关注“终身发展”是中职语文课改的立足点与归宿

无锡职教网 0次 2011.09.10 32:52

     摘要:本文简要指出了对中职课改语文学科的错误理解,分析了语文课程改革中关注“人的终身发展”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根据,并提出了作为一线教师依然必须立足课堂开展课程改革。文章主体部分着重阐述了关注“终身发展”的语文课改应当确立的四个观念和具体操作方法,即:成功教学观、快乐教学观、互动教学观和大语文教学观。

     关键词:语文课改终身发展教学理念

   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,尤其是专业课程改革,已进入“深水区”,改革的成效也初露端倪。而作为文化课程之一的语文课程,应当怎样融进本次课程改革,应当怎样改革才能更适应“人的发展”,到底是彰显其工具性,还是体现其人文性依然说法不一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,有的认为本次课程改革其核心理念是“项目教学”、“任务驱动教学”、“理实一体化教学”,因此,本次课改与语文学科毫不相干;也有的教师错误理解改革的核心内容,在语文学科中开展“项目教学”等教学模式;也有教师在学习了新课改理念后,把语文学科定位在为专业课程服务,配合专业课程做好基础性、工具性工作。显然,这些理解存在偏颇甚至错误。笔者通过实践认为:中职语文课改,其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,而课程实施的最根本途径是教学,教学的立足点依旧是课堂,所以不管是要突出工具性还是要突出人文性,不管是要强调基础性还是要强调服务性,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,都应该立足课堂教学进行改革,都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“终身发展”。

    一、关注“终身发展”,是教育最终目标。

    关注受教育者的“终身发展”,既是其内在需求,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,更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。试看目前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:教师在上面无聊、无趣、无味地自言自语,为的是尽早按照原先设计的教学思路把任务“讲”完,学生在下面堂而皇之睡觉者、发短信者、看课外书籍者不胜枚举。这种知识的传授,轻能力的培养;重结论的灌输,轻过程的享受;重独立的认知,轻情感的体验式的“呆板”的课堂教学,不仅让课堂的环境不和谐,让师生的心情不舒畅,更带来了教学的高耗费,低效率。追其根源,是我们的教育者没能关注受教育者的“终身发展”。关注受教育者的”终身发展”,是传统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继承。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,无论是亚里斯多德还是孔子,都强调以人为本。在知识更新与科技成果转变周期越来越短,职业更替与社会流动却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里,一个国家仅靠培养“精英”是无法持续发展的,它必须依靠全体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。因而,我们必须把目光投向未来社会的建设者,以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,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,培养学生切实的自学能力、广泛的适应能力、灵活的应变能力与不断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,尤为迫切。关注受教育者的”终身发展”,是现代教育教学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的弘扬。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,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,教育只有促进人的发展,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。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,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发展,学生才能得到发展。关注受教育者的”终身发展”,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呼唤。现代教育理论,一是强调个性教育,二是强调多元智力培养。现代社会知识经济与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,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。这就要求我们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,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 

    二、关注“终身发展”,要树立“人本”理念。

    普通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一再倡导的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,一再强调的要体现“多元评价”,关注“人性发展”固然是“人本”理念的有效诠释。但笔者认为,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,要关注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,除了要践行上述理念外,更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,确立以下观念开展课堂教学:

    1.成功教学观,品味收获的甜蜜。

    中职学生,大多数是怀着挫折感与失败感完成了九年的义务教育,中考的失败更在他们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。成功对他们来说已是久违的期待,其内心有着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强烈成功的欲望。

从本质来说,成功并非“精英”的专利,人人都能成功。在创新为主题的大背景下,学习并运用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·斯腾伯格教授的“成功智力”理论,倡导“成功人生”的发展观、“扬长补短”的学生观、“产品导向”的教学观,对我们开发学生潜能,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、使之能以最佳的状态去适应环境、选择环境和塑造环境,并最终获得成功,是我们中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,对学生、对长、对老师、对学校乃至对企业来说都一样,是我们共同的心愿、最大的幸福。运用成功教学观念,让学生成为最好的“自己”。在成功教学中,学生正确拟写了一份通知、设计了一份活动(培训)方案,哪怕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疏漏,但这也是成功,教师就要适时地予以肯定;在成功教学中,学生能流畅地读完一则新闻或一本书籍,并对其有自己的评价,哪怕那评价还很肤浅,但这也是成功,教师就要适时地予以鼓励;在成功教学中,学生能运用工具书完成文本的音、形、义,能借助工具书去阐释文本中的各类“美”,哪怕存在着一定的偏颇,但这也是成功,至少是自我学习欲望的显示,教师就要适时地予以赞扬。在不断地成功体验和激励下,学生将在教师的“搀扶”下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。

    2.快乐教学观,享受学习的乐趣。

  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学习理应成为一种生活状态。我们需要快乐地生活,更需要快乐地学习。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,并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。加德纳提出,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要建立理解的课堂教学。笔者认为,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,惟有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,让学生产生“快乐”的心境,才能让知识与能力自动地生成;同时,教学过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平等关系,它既强调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,更强调学生对教师主体角色的认同,惟有这样,才能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实现“教学相长”。此外,中职语文教师负载着的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任,承担着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责,我们不需要戴着禁锢的镣铐去应对“普通高考”,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在语文空间里自由的畅游。我们不需要划分段落层次,不需要总结中心思想,更不需要局限在单纯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上,而是让语文教学课堂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,让学生发现、领悟“黛玉葬花”的凄美,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的恬静,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的雄奇与豪迈,……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里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,释放自己的激情,培养自己的创造力、想象力,从被动学会、压抑地接受向主动学习、快乐地汲取转变。当然,作为中职的语文课堂,快乐并不是无原则的放纵,也不是无压力的轻松。

    3.互动教学观,碰撞交流的智慧。

   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、积极互动、共同发展的过程。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更要以沟通为基本目的,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。教学过程的逻辑就在于它以独特的现实情境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。受教育者是由他们自己来建立语文意识的,而不是从教师和课本上接受已经完成了的知识,因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,唯有如此,教师的教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,才能真正关注其“终身发展”。笔者曾就互动教学做过对比实验,基础相当的两个高一中职班,分别由请同一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新授《敬业与乐业》一文,一个班级采用互动式,另一个班采用灌输式,课毕后笔者随机各抽取了12名学生就相同的检测卷进行测试,结果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这些学生平均得分率在91.21%,而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的这些学生平均得分率仅48.88%。可见,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,如何增进学生的语文思想,如何使学生学会语文的思维,如何培养创造性的人,所有这一切都只能在沟通的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实现。中职语文教师的互动教学观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,合理而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,把语文教学内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完成思想的交流、知识的交换。学生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人,教师是组织者、引导者与合作者。只有具备互动教学观的教师才能合理地处理教材、组织教学,才能在教学中尊重学生,信任与理解学生,才能使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过程,也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的直觉,才能体现出中职语文课程的现实性与研究性的实质。

    4.大语文教学观,感受语文的魅力。

    叶圣陶先生曾云,语就是口头语,文就是书面语,这就是语文。这精辟的论断实则表明了语文源于生活,生活处处有语文,需要我们教师和学生一起确立“大语文教学观”。在传统的教学论概念系统中,“课程”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,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,所以“课程”又被界定为学科,具体表现为课标、教材、教学参考。这就意味着“课程”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,教师无权更动课程,也无需思考课程问题,其任务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,学生当然就只能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。而大语文教学观,需要我们把课程不仅仅理解为教材、学科知识,更需要大胆地把它理解为体验课程,生活课程。这样,我们中职的语文课程就不再是封闭、专制、静止不变的东西,而是一种开放、民主、动态、生成的“生态系统”和完整文化,并与教学相互转化、相互促进、彼此有机融为一体。它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、“照本宣科”,更重要的是深入地钻研教材、科学地补充教材、准确地加工教材、不断开发与创新课程资源;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不再以狭小的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场所,还要把目光伸向教本之外、教室之外、学校之外的广阔天地,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师生周围那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,切实加强课内外联系,搞好课内外结合。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内容,把诚心品格、合作精神、礼仪素养、创新能力等文化元素融入语文教学;把校园广播、橱窗板报、社会公益事业等融入教学内容,让语文内涵不断地拓展;把音乐歌词、课外健康读物、诗歌朗诵、辩论、演讲、话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教学内容,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去演绎和解释语文,培养语文学习兴趣,提高学生的语文及口头表达能力。总之,把生活中的一切融入语文,我们会发现,这样,不仅拓宽了语文的天地,更让学生“终身”享受语文的乐趣。

    综上,只要我们立足学生的“终身发展”,把语文融入生活,让学生快乐地交流智慧,快乐地分享成功,必定能让中职语文课改在整个职教课程改革中绽放“奇葩”!

参考文献:

[1]曾晓洁.《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》[J].《比较教育研究》.2001年第12期.起止页码(62—65)

[2]骆玲芳、刘力、胡承东.《成功智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》[J].浙江教育出版社.起止页码(106—107)

Copyright © 2002-2024 SFZYZZ.CN. 四川省什邡市职业中专学校 ICP备案号:蜀ICP备12015760号-1
行政办电话:0838-8202802  招生就业处:0838-8204396  地址:什邡市京什东路200号    技术支持: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
Baidu
map